琉璃瓦(主要成分含黏土、石英砂,表面覆蓋釉層,兼具裝飾與防水功能)在雨季存儲時,核心風險是潮濕環境導致瓦體吸濕返潮(降低強度)、釉層吸水開裂(出現冰裂紋或剝落)、底部積灰霉變(影響鋪貼粘結性)、堆疊受壓破損。需圍繞“防潮、防釉面損傷、防結構破損、防霉變”制定存儲方案,確保瓦片外觀完好、力學性能達標(如抗折強度、吸水率符合標準)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存儲場地選擇:從源頭隔絕潮氣
雨季存儲的核心是“遠離潮濕源”,需優先選擇高地勢、高密封性的場地,減少瓦體與潮氣直接接觸:
場地基礎要求
優先選擇室內倉庫(如混凝土結構倉庫,地面做防潮處理),倉庫地面需平整、干燥,無積水、裂縫(若地面返潮,需鋪設防潮膜+木質托盤/水泥墊塊,墊高瓦片底部≥10cm,隔絕地面潮氣);禁止存放于地下室、低凹區域(易積水)或露天場地(即使覆蓋防雨布,也易因雨水飛濺、空氣濕度高導致瓦體吸濕)。
倉庫需具備通風條件(如安裝排風扇,每日通風2次,每次30分鐘),但需避免通風口正對瓦片堆放區(防止雨水從通風口灌入,或強風導致瓦片堆疊晃動);雨季需關閉倉庫門窗,僅在晴朗時段短時間通風,平衡室內外濕度。
場地環境控制
倉庫內相對濕度需控制在60%-70%(過高易導致瓦體吸濕,過低易使釉層干燥脆化),可在倉庫角落放置溫濕度計(每100㎡至少1個),實時監測濕度;若濕度超過75%,需啟用工業除濕機(每200㎡配置1臺功率≥2kW的除濕機),或在地面、貨架旁放置生石灰/硅膠干燥劑(生石灰需用透氣布袋裝,避免直接接觸瓦片,防止腐蝕釉面)。
倉庫溫度需保持在5-30℃,避免溫度劇烈波動(如靠近暖氣、空調出風口或陽光直射區域)——低溫(<0℃)會使瓦體內部殘留水分結冰膨脹,導致釉層開裂;高溫(>35℃)加速釉層老化,降低表面光澤度。
二、堆疊與擺放:防壓損、防變形、防潮氣積聚
琉璃瓦多為弧形、平板形結構,且釉層易碎,雨季堆疊需兼顧“穩定性”與“透氣性”,避免受壓破損或潮氣悶在堆疊內部:
堆疊原則:分層墊高、通風透氣
底部墊高:在倉庫地面鋪設防潮膜后,放置木質托盤(托盤間距≤1.5m)或水泥墊塊(高度≥10cm,墊塊需平整,避免瓦片受力不均),再在托盤上鋪設防水紙板/塑料板(防止托盤縫隙漏雨或潮氣上滲),瓦片需放在墊高層上,禁止直接接觸地面。
分層堆疊:按瓦片類型(平板瓦、筒瓦、配件瓦)分類堆疊,同類瓦片堆疊高度需控制:平板瓦≤1.2m(約15-20層),筒瓦≤1.0m(約10-15層),配件瓦(如脊瓦、溝瓦)≤0.8m(約8-12層),避免上層瓦片過重壓裂下層瓦體;每層之間需鋪設軟質緩沖材料(如防水紙板、氣泡膜,厚度≥3mm),防止瓦片邊緣或釉面相互摩擦劃傷。
留設通風間隙:堆疊時每3-5層需在瓦片間留設1-2個通風孔(用塑料支架支撐,間隙寬度≥5cm),或在堆疊體側面每1m留設通風通道,便于內部潮氣排出,避免悶濕導致瓦體霉變(尤其筒瓦內部空心結構,易積聚潮氣)。
擺放規范:避免受力不均、釉面損傷
弧形/異形瓦(如筒瓦、彎瓦):需按“凹面朝上、凸面朝下”的方向整齊擺放,避免倒置(倒置易導致雨水或灰塵堆積在凹面,難以清理);堆疊時需確保每層瓦片對齊,禁止傾斜(傾斜會使瓦片受力集中,導致邊緣破損或釉層剝落)。
帶配件的瓦片(如帶掛鉤的脊瓦):需單獨用紙箱包裝(每箱不超過5片,箱內用泡沫分隔),再堆疊在托盤上,禁止與平板瓦混合堆疊(避免配件勾掛損壞釉面);包裝紙箱需選用防水等級≥IP44的瓦楞紙箱,箱外標注“易碎品、向上、防潮”標識。
三、防護措施:隔絕雨水、保護釉面、防霉變
雨季存儲需通過“物理防護+定期檢查”,減少雨水侵入與環境損傷,保護瓦體與釉面完好:
防雨與防潮防護
倉庫門窗密封:檢查倉庫門窗縫隙(如窗框、門框),用防水膠帶密封縫隙,或安裝防雨條(避免雨水從縫隙滲入);若倉庫有天窗,需在天窗下方加裝防雨擋板(傾斜角度≥30°,防止雨水滴落至瓦片),天窗玻璃需定期清理,避免灰塵堆積影響采光(潮濕環境缺光易滋生霉菌)。
臨時覆蓋防護:若因倉庫空間有限,部分瓦片需短期存放于倉庫門口(不超過3天),需用雙層防水布(內層PE膜、外層帆布)覆蓋,覆蓋時確保防水布邊緣下垂至地面,并用重物(如沙袋)壓實邊緣,防止雨水從底部滲入;每日檢查防水布是否破損、積水(若頂部有積水,需及時清理,避免積水滲漏)。
釉面保護與防霉變
釉面清潔:存儲前需檢查琉璃瓦釉面(無破損、無污漬),若表面有灰塵,用干燥軟布輕輕擦拭(禁止用濕布或水擦,避免水分殘留);若釉面有輕微污漬(如泥土),需用干毛刷清理,禁止用洗滌劑或溶劑(會腐蝕釉面,導致光澤度下降)。
防霉變處理:在瓦片堆疊體周圍放置防霉劑(選擇中性、無腐蝕性的固體防霉劑,如二氧化氯防霉片,每50片瓦片放置1片),尤其南方高濕地區,需每周檢查瓦片底部、縫隙處是否有霉斑(如黑色、綠色斑點),若發現霉斑,需立即取出受影響的瓦片,用干燥毛刷清理霉斑后,放在通風處晾干(禁止暴曬),再單獨存放,避免霉菌擴散。
四、禁止存儲行為:規避核心損壞風險
雨季存儲琉璃瓦時,需嚴格禁止以下行為,避免直接導致瓦體破損或性能失效:
禁止露天無防護存放:即使短期(1天內)也不可露天堆放,雨水直接沖刷會使瓦體快速吸濕,釉層吸水后易與基層剝離,出現“脫釉”現象。
禁止與潮濕物品混放:不可與濕木材、未干燥的水泥制品、濕抹布等潮濕物品同區域存放,潮濕物品揮發的潮氣會加速瓦體吸濕,導致內部結構疏松(降低抗折強度)。
禁止堆疊過厚或重壓:堆疊高度超過規定上限(如平板瓦>1.2m),或在瓦片上方堆放其他重物(如工具、紙箱),會使下層瓦體受壓超過承載極限,出現裂紋(尤其是瓦體薄弱的邊緣部位),且裂紋易被潮氣侵入,擴大損壞范圍。
禁止用硬物清理污漬:釉面污漬不可用鋼絲球、螺絲刀等硬物刮擦,會劃傷釉面(劃傷處易積水,導致釉層進一步開裂),需用軟毛刷或干布清理。
五、存儲后檢查與使用準備
雨季存儲的琉璃瓦在鋪貼前,需進行全面檢查,確保無受潮、破損,滿足施工要求:
外觀檢查:逐片檢查瓦體(無裂紋、無脫釉、無霉斑),釉面光澤度正常(無發烏、無白斑,白斑多為潮氣導致的釉層吸水),邊緣無破損(破損會影響鋪貼密封性)。
干燥度檢查:取3-5片瓦片,稱重后放置在50℃烘箱中烘干2小時,冷卻后再次稱重,若重量差≤0.5%(即吸水率≤0.5%),說明瓦體干燥達標;若重量差>1%,需將所有瓦片放在通風干燥處晾曬(避免暴曬),直至干燥達標(吸水率過高會導致鋪貼后與水泥粘結不牢固,易脫落)。
強度抽檢:隨機抽取10片瓦片,按標準進行抗折強度測試(如平板瓦需能承受≥1.5kN的壓力而不破裂),若強度不達標,需排查存儲環境(是否長期高濕導致瓦體結構疏松),必要時聯系廠家退換貨。